联创资讯

罗衣女装品质 从唐代绮罗人物画看传统女红之美

119

罗衣女装什么档次,罗衣女装牌子怎么样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女红是古代女性闺阁文化的代表,是女性学识修养与才情品格的外在体现。唐代绮罗人物画以描绘女性为主,对画中人物服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传统女红的独特魅力与审美特点。研究女红之美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承女红技艺,赋予女红艺术新的活力,发挥女红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绮罗人物画; 传统女红; 审美特点

p>罗衣女装什么档次,罗衣女装牌子怎么样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女红是古代女性闺阁文化的代表,是女性学识修养与才情品格的外在体现。唐代绮罗人物画以描绘女性为主,对画中人物服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传统女红的独特魅力与审美特点。研究女红之美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承女红技艺,赋予女红艺术新的活力,发挥女红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绮罗人物画; 传统女红; 审美特点

女红,又称“女工”、“女功”、“妇功”,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是古代女性闺阁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 “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状态下,精通女红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是女性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古人云“一夫不耕天下为之饥,一妇不织天下为之寒”,所以掌握女红技艺是女子的分内之事,古代女子出嫁前都会接受女红技艺教育,做女红也是古代女性沿袭数千年的日常生活状态。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女红代代传承,丰富了传统的物质文明,又承载着女性的精神寄托,是她们修养学识、才情品格的外在体现。

古代文学里虽多有描绘女红之美的作品,但总不如绘画能更直观地展现女红之美。以张萱、周昉为代表的绮罗人物画是盛唐时期出现的一种绘画形式,所画女子“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能完美地表现穿着丝绸织品等华丽服饰的宫廷贵妇、传说仙女等。绮罗人物画有很强的时代特色,画中秾丽丰肥的人物形象,绚丽多彩的服饰色调,花样百出的发型妆容等都透露出浓郁的盛唐气息。绮罗人物画是最能反映盛唐审美观的绘画类别,其精工的艺术手法能充分表现服饰的特点。通过对画中人物服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传统女红的独特魅力与审美特点。

一、传统女红的艺术之美

唐代绮罗人物画以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为代表,依存于人物的服饰是传统女红的主要存在形式,女红的艺术之美在服饰的造型、纹饰和色彩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安定,衣冠服饰标新立异,杂彩纷呈。从造型上来看,画作中人物的服饰款式比较多样,体现出传统女红的创新性与丰富性。从画中看,有窄袖短襦搭配长裙,裙腰上提,系在腋下,短小的上衣与修长的曳地长裙拉长了身材的线条,配上摇曳生风的披帛,给人俏丽修长又妩媚多姿的感觉; 有男式圆领服,唐代社会开明,包容性强,女着男装非常流行,《***古今注》记载: “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说的正是盛唐时女着男装风气之盛。

男式服装相比于女装来说显得干净利落,凭空给女性增添了几分英姿,《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挥扇仕女图》中都可以看到着圆领男装、戴幞头的女子; 另有《簪花仕女图》中的抹胸长裙配纱罗衫,披帛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配饰,抹胸裙“慢束裙腰半露胸”、“丰胸半掩凝晴雪”,纱罗衫薄如蝉翼,“绮罗纤缕见肌肤”、“蝉翼罗衣白玉人”,尽显性感飘逸,富丽华美,画中女子的这种大袖对襟纱罗衫,应是当时贵族妇女中的一种流行款式。

纹饰是传统女红的重要特点之一,从纹饰上来看,唐代绮罗人物画中服装纹饰华丽新奇,衫、襦、裙上通常有织纹或绣纹装饰,唐诗里“红楼富家女,金镂刺罗襦”、“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都是对衫襦绣纹的描写。《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襦裙和绣鞋上都有精美的刺绣,连马鞍上都有金缕银丝的精细绣织。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描绘的杨氏姐妹服饰的精工富丽在画中得到直观呈现。《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们的衫裙上都有精美的纹饰,以丰富的花卉植物图案和饱满圆润的构图提升了服饰的档次和欣赏性。《旧唐书·舆服志》对唐代女性服饰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秀,随所好尚。” 可见女红中纹饰的普遍性。

传统女红色彩繁多,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对色彩的不同理解。唐代女子服饰绚丽多彩,裙色以红、紫、黄、绿争妍斗艳,而红色尤为受女性青睐,唐诗里关于石榴裙的诗句俯拾皆是,白居易就有多首诗都写到石榴裙,如《和春深二十首》中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中有: “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官宅》诗中有: “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 杜审言诗《戏赠赵使君美人》云: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武则天诗《如意娘》中写: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万楚《五日观妓》诗: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韦庄《赠姬人》也唱道: “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

《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有: “长安仕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可见红裙之流行。但红色并非一枝独秀,从绮罗人物画里可以看到裙色艳丽明亮,既和谐统一,又变化多端,如《簪花仕女图》中红色是每一个人物服饰上都有的色彩,但红色又有细微的差别,各自搭配不同色彩的团花、宝相花、卷草纹和鸳鸯等动植物图案,由淡红、绿、蓝、大红、粉白、墨绿、黄、宝蓝色彩调和构成,再配以各色纱衫和披帛,与各自头上或牡丹、或芍药、或海棠、或荷花等的头饰相映衬,既花团锦簇,又艳而不俗,有着较强的装饰意味,展现出传统女红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

二、传统女红的技艺之美

传统女红是一种手工艺,需要一定的技术才能完成作品。从服饰的角度来讲,完成一件衣服可能涉及到纺织、浆染、剪裁、缝纫、刺绣等多种技术。古人云: “一出茶饭便知妻,要知贤母看儿衣。”一个女子的女红技艺是不是娴熟精巧从她的成品上一眼便可以看出,是遮掩不住的,所以工巧技美也是传统女红的追求。

唐代绮罗人物画里几乎涉及到女红技艺的各个方面,《捣练图》是直接表现劳动过程的,分组描绘了宫中妇女加工白练的场景,依次为捣练、织修与熨平。捣练者的执杵挽袖,织修者的细心理线,拉练者的仰身用力,刻画惟妙惟肖。而绮罗人物画中的服饰也让人们能从中体会到高超的女红技艺之美。中国的纺织与缝纫工艺起源很早,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遗址里就已经有了骨针,用来缝纫兽皮御寒保暖。神话里有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的传说,唐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称: “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

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编织技艺。中国古代纺织技术高明之处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丝织品的轻薄上,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衣,一件衣长 128 厘米,通袖长 190 厘米的衣服重量才 49 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花簇霜。”看到这件素纱禅衣才知那缥缈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的缭绫的描写并非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真实的存在。《簪花仕女图》中仕女们那轻薄透体的纱罗衫就是这种精美奇绝的女红丝织技艺的直接阐释。

刺绣是传统女红最能表现女性心灵手巧与聪明智慧的技艺,服饰上除了纺织时织就的精美织纹,往往还会有绣纹。《尚书》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可见刺绣很早就已经流行。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如马王堆一号汉墓的

“遣册”中就记载着三种寓意美好的刺绣名称: 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至唐代刺绣技艺更加高明,仅在刺绣的针法上就发展出平锈类齐针、缠针、套针、接针,钉线锈类平金法、圈金、圈银、拉金锁、铺绒、堆绫、贴绢等技术。《挥扇仕女图》中第四段“围绣”就描绘了两女子隔绣床对绣,另一女子手持团扇,倚躺在绣床边,若有倦态的画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刺绣工艺日臻成熟,在技法上更为花样繁多。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女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女红技艺,昭示了她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传统女红的情意之美

古代社会中,女性的活动范围囿于家庭闺阁之中,做女红是女性的生活常态,长久以来,女红也成为女性寄托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传统女红从形式到纹样往往蕴含着女性的美好情意,寄托着她们对于爱情、亲情和未来生活的向往,是女性情感、理想、信念的物化,也是女性对亲友美好祝福的含蓄表达。

用富有寓意的图案来作装饰是女红中最常见的表达情意的方式,如《簪花仕女图》中左起第一位贵妇的长裙上饰有鸳鸯图案和宝相花图案,鸳鸯比喻夫妻,蕴含着对忠贞不渝美好爱情的向往。鸳鸯是表达婚姻爱情最常用的图案,如欧阳修《南歌子》: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这首词描述的是新婚燕尔的闺房之乐,“双鸳鸯字、怎生书”,正是两情缱倦、爱情甜蜜的表现。宝相花则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而流行的图案,它是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隋唐时期宝相花广泛流行于织锦、铜镜以及瓷器的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

传统女红中用来表达美好寓意的图案数不胜数,如母亲给小孩子做的虎头鞋、虎头帽,立春时缝在小孩子衣襟或袖子上的小公鸡,端午节佩戴的绣有虎镇五毒图案的香包等,都有着辟邪驱恶的含义,表达了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平安长大的心愿。孟郊《游子吟》中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真挚的母爱和浓浓的牵挂都在慈母手中的女红里。姑娘送给情郎的香囊、手帕、汗巾等物品,往往会绣上并蒂莲花、双飞蝴蝶、双飞燕、凤求凰、蝶恋花等图案,将爱慕之情含蓄地融入千针万线中。这些日常随身物品很适合作为表达情意的道具,“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写的就是姑娘将肘后佩戴的香囊送给男子来表达热烈的爱慕之情。新婚夫妇的女红用品则常常用到鸳鸯戏水、龙凤呈祥、莲生贵子、凤戏牡丹等吉祥喜庆图案,表达对婚姻幸福,夫妻恩爱,多子多福的期盼。传统女红的图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女性细腻纯美的心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用图案无论富丽华美还是清新雅致,都蕴含着喜庆吉祥之意,遵循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传统女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几千年女性智慧的积淀,是女性审美的直接体现。女红在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还创造出灿烂的精神文明,女红艺术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符号,是中国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女红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审美观。研究女红艺术之美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承女红技艺,赋予女红艺术新的活力,发挥女红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作者:李月敏;郭淑敏

【参考文献】

[1]汉声编译室. 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袁仄. 中国服装史[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潘健华. 女红———中国女性闺房艺术[M].

标签: 女装 女红 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