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资讯

古代中国的教育特点是什么

42

古代中国的教育特点是

最佳回答:古代教育的特点:一、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二、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三、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四、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五、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系统。

古代中国的教育特点是哪些

中国古代教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教育家等。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人类创造的文化,即经验、知识和技能等,是依靠广义上的教育手段来传承和扩播的。

古代教育的特点

一、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公元前17世纪以前的夏代就已经出现了学校,如《孟子》中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不同名称的学校,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目前,比较清晰系统的学校是周代的学校,因为周代建立的宗法制度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加以维护。西周时期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设在周王朝都城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供大贵族子弟就读;“乡学”是各地设立的地方学校,供普通贵族子弟就读。

二、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中国的教育在原始社会就已经诞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分离,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需要在专门的场所进行,也就出现了学校,这部分人也就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三、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

封建社会的等级性相对来说划分会更严格,更有层次性,比如唐朝的“六学二馆”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规定:弘文馆、崇文馆招收皇亲、大臣的子孙;国子学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太学收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书学、数学、律学则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学者”。

四、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1.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

2.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3.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4.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学习实用的知识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五、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系统

中国古代重视教育

古代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由于我们的祖先很早便知道教育的重要,所以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开始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以前。传说中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都十分重视教育。据《尚书·舜典》记载,虞时即设有学官,管理教育事务,如命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负责对人民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命夔“典乐”,即负责对人民进行音乐和诗歌教育。由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悠久优良传统,所以四五千年来,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不仅能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而且其内涵也较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更加充实而光辉。

西周时不仅有国学,还有乡学;不仅有大学,还有小学;不仅有宫廷教育,还注意幼儿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散文教育形式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民间私学大师,如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他们在教育思想上都有所建树,这是私人自由讲学带来的成果。不仅《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管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教育资料,而且还出现了像《礼记·学记》、《礼记·大学》、《荀子·劝学》、《管子·弟子职》等教育专著。《学记》与《大学》就是这一时代丰富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标签: 文化教育 教育 古代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