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流明度是什么意思
最佳回答:发光的亮度
投影机的流明度
光源亮度是指投影仪中的激光器、灯泡、LED灯等能为投影机提供的“最原始的发光亮度水平”。通俗一点说就是没有经过镜头或者其他因素衰减过的亮度。国际上关于投影仪亮度的通用标准,没有光源亮度一说。ANSI流明和ISO流明都是世界所公认所认可的投影仪流明的国际标准单位。其中,ANSI流明是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规定的亮度单位,ISO流明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亮度单位。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ANSI流明:ISO流明≈1:0.8。也就是说,1000ANSI流明≈800ISO流明,换句话说,如果是相同数值,ISO流明要比ANSI流明亮。流明,光通量的单位。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cd)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球面度)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英文缩写(lm)。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LCD技术诞生于日本,实际上这项技术最原始的推动者却是美国企业。1888年澳大利亚植物学家F.Reinitzer首先发现液态晶体(简称液晶)的存在,并开启了之后相关的基础研究与发展之门。1968年美国RCA公司科学家G.H.Heilmeier根据动态散射效应,将液晶做成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形成LCD产业的雏形,但却一直没有将该技术商品化。直到1973年,日本夏普成功开发出以LCD技术为显示面板的计算器和手表,并带动许多厂商如日立、NEC、东芝等加入LCD产品开发生产的行列。将LCD技术应用到投影设备的是爱普生,该技术是利用液晶在电极的作用下发生排列变化,使透过LCD芯片的光源通过镜头投射出图像。诞生于1989年的爱普生VJP-2000,便是全球第一台LCD投影机。尽管作为当时的最新技术,LCD投影机还是基于单片结构而存在性能和色彩方面的缺憾,开口率和分辨率都极低。直到1995年单片LCD投影机才正式投入市场,紧接着1996年又推出了3LCD技术,在稳定性和色彩表现方面有了突破。索尼也加入到研发LCD芯片的行列,但在2004年宣布停止向外提供其生产的LCD芯片,仅供内部使用。至此,LCD投影技术被爱普生和索尼两家所垄断。
投影机起源皮影戏——最早的投影仪
皮影戏又名“灯影”,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并于元代时传播到国外。这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与物剪影,通过白色隔亮幕布的反射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皮影戏时,艺人们会在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手中的戏曲人物,一边惟妙惟肖地用当地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乐器弹奏。
整个皮影戏的表演过程离不开光,皮影戏利用的是针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就会被挡住,从而形成一片相对较暗的区域,这也就是影子。影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仅仅只是这个物体的投影,因此会根据物体的形状形成不同的影子,皮影戏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完成各种造型和场景的表演。
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中外观众,也刺激了后来投影机这一发明的萌芽的诞生。
幻灯机:投影机的前身
幻灯机是将要显示的幻灯片,由光源通过光学器件直射到屏幕上进行显示的设备。
1654年,德国的犹太籍人基夏尔首次记述了幻灯机的发明。由此可见,幻灯机最早是作为传教士的传教道具而出现的。
最初幻灯机的外壳是用铁皮敲成一个方箱,顶部有一类似于***筒的排气筒,正前方装有一个圆筒,圆筒中用一块可滑动的凸透镜,形成一个简单的镜头,镜头和铁皮箱之间有一块可调节焦距的面板,箱内装有光源(最初的光源是烛光)。使用时,把幻灯机置于一个黑房内,将幻灯片插入凸透镜后面的槽中,点燃蜡烛,光源通过反光镜反射汇聚,通过透明画片和镜头,形成一根光柱映在墙幕上。
在那之后,随着两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蓬勃发展,幻灯机的也享受到了工业化的成果。在接下来的时代中,幻灯机的光源改为煤气灯,后又改为电灯。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目的只是为了学习参考和传递资讯。
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23456】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