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资讯

羊卓雍湖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66

西藏的羊卓雍措湖里有8亿多斤鱼,为什么人们却不敢打捞?

羊卓雍措湖位于西藏山南市境内,一般人们把它简称为“羊湖”。羊湖湖面海拔高达4441米,是一个位于高原上的淡水湖,羊湖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在当地人心中,羊湖具有不一般的地位。

羊卓雍措湖所在地区环境优美,没什么污染,湖里水生生物丰富,尤其是鱼类众多,有一种说法称羊卓雍措湖里的鱼类多达8亿斤之多。8亿斤并非羊卓雍措湖里鱼类重量的精确值,它应该只是一个估算值,用来形容羊卓雍措湖里鱼类之多。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尽管羊卓雍措湖里有数量众多的鱼类,当地民众却从来不打捞羊卓雍措湖里的鱼类食用,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羊卓雍措湖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非凡

羊卓雍措湖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在当地人眼里羊卓雍措湖是一片神圣的地方。按照当地的说法,羊卓雍措湖是龙女的化身,湖里的一切都是神圣的,包括湖里的鱼类也是神圣的。所以当地人不会去羊卓雍措湖里打捞鱼类,以免侵扰了这片圣地。相反每年有不少信奉佛教的信徒会沿着羊卓雍措湖这片神圣的地区行走,当做一种修行的方式。

二、藏民多食用牛羊肉,很少吃鱼

我们都知道在西藏最主要的养殖生物就是牛和羊,那里有不少牧场专门养殖牛和羊,以供给人们食用。当地虽然也有少数养殖水产品的渔场,但鱼类终究只是藏民们吃的比较少的动物。藏民多信奉佛教,虽然也有吃肉,但是他们认为很多条鱼的肉才能顶的上一头牛或一头羊的肉多,这就意味着吃鱼要更多地杀生。所以藏民们很少吃鱼类。当然藏民吃鱼比较少也跟当地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自古以来当地就是主要以牛肉和羊肉为主要食用肉类的。

三、当地水葬习俗导致人们不打捞鱼类

水葬是一种很古老的丧葬方式,在西藏的一些地区至今还有水葬的习俗。所谓的水葬就是先进行一系列的仪式,然后将遗体投入水中让水里的鱼类等生物食用的一种丧葬方式。从水葬的过程可以看出遗体最终会被鱼类等生物吃掉,这是当地人很少食用野生鱼类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些鱼类可能曾经吃过自己同胞的遗体。不过,现在西藏地区也有一些人工养殖的渔场了,这些鱼类是养殖的,吃的自然不会是人的遗体,这种鱼类更能让当地人接受。

总而言之,羊卓雍措湖附近一带的人们不打捞食用湖里的鱼类一是因为羊卓雍措湖是当地的圣湖,不容许侵扰和破坏;二是因为当地居民的观念和信仰所致。

西藏羊卓雍措里的鱼多达8亿公斤,随手就能捞到,为何无人敢吃?

西藏羊卓雍措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众多旅行者梦寐以求的地方。其标志性景观羊卓雍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它不但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还孕育着多达8亿公斤的淡水鱼,随手就能捞到,但却几乎没有人吃。

先回答一下读者心中可能产生的疑问。8亿公斤鱼,没有大规模捕捞,也没有放光湖水计数,是怎么算出来的?8亿公斤自然不是精准的数据。但是可以通过 标志重捕法 获取大概的数字。用标志重捕法估算鱼类种群数量已经有100多年的 历史 。方法很简单,比如说可以从湖里先捕捉100条鱼做标记,然后再放回湖中,待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时,再捕捉200条,看其中带标记的鱼有几条,根据比例推算出河里大概有多少条鱼,再根据鱼的平均重量推算出有多少斤鱼。

羊卓雍湖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km²,是杭州西湖的70倍左右。容积约有146亿m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所以这样庞大的湖泊中,完全能成为鱼类的天堂,有8亿公斤鱼也不是不可能。

渔业的过度保护

在19世纪70年代,羊卓雍措湖是较早进行渔业捕捞开发的湖泊之一,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当时渔业产量较低。但到了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迅速发展,捕捞产量从1985年的450吨迅速增至1995年的1291吨。由于连续的过度捕捞,导致许多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从2005年的11种下降到了2010年的7种,鱼类个体平均体重也下降了一半。

鱼类走向灭绝,捕捞量也大大减少,所以意识到必须保护当地的种群多样性。于是后来在藏区广泛开展了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计划,2004年进行了最早的科学公益性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流放各类土著鱼苗1000万尾以上。至今为止,整个西藏地区每年可繁育土著鱼800万尾鱼。藏民也养成了很深的鱼类保护观念,群众自发性的放流活动也有很多。所以土著鱼的数量每年都在稳固上升,加上禁渔期的限制,像羊卓雍措湖这样的地方逐渐成为了鱼类的天堂。

外来鱼类入侵

曾经人们为了片面追求渔业产品的经济利益,所以人为引进了外来鱼种。大部分藏民不懂得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家家户户都会在每年5月的放生节上购买大量的鱼类在各个流域放生,其中不乏一些外来鱼种,从而造成了外来物种在地域上的广泛入侵。一些外来物种很快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水质,在缺乏天敌制约的环境下泛滥成灾。

在羊卓雍措地区泛滥的鱼类大多为高原裸鲤,这种鱼肉质鲜美,但是在当地却几乎无人问津?主流的说法有两个。

跟藏族的信仰、生活环境、文化风俗有关

西藏处于高原高寒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需要大量食用肉类才能满足每天大量的能量消耗。但在大多数藏族人民的信仰中,能不杀生尽量不杀生,一定要杀生的话,要做到杀少不杀多。湖中的鱼都属于中小型鱼类,一条鱼还不够一个人吃一顿,如果把鱼当做主食肉类,每户人每天至少需要***10条左右才够吃。而且鱼类肉少脂肪少,能够给人体提供的热量也低。而牦牛肉热量高,肉多,一头牦牛够一家人吃一年,所以大型的牛羊肉才是他们的首选。而且羊卓雍措湖是藏民心中的圣湖,又是重点保护区域,是不允许外地人来这里垂钓或捕捞的。

受传统水葬影响

在《佛本生经》里,记载着释迦牟尼前世割肉喂鹰的、舍身饲虎的故事。在佛教引入藏区后,这个故事给了信佛的藏族人民启发。佛家认为,灵魂和躯体是分开的。人在死后灵魂会去往极乐世界,而躯体与其遗留人间,不如施予众生。于是藏族的丧葬方式就分为塔葬、火葬、天葬、土葬、树葬和水葬这几种。喇嘛为死者占卜后会决定采用哪种丧葬方式。经济条件差雇不起喇嘛、孤寡人家、夭折的幼童这三类人一般都是用水葬。水葬时一般是先将尸体抬到河边肢解后再投入河中,有的地方用白布或毛毯将尸体裹住,然后坠上大石沉入水底,以供奉河神。遗体抛入水中会被鱼类分食,所以在信奉佛教的藏民眼里,吃鱼约等于是吃逝者血肉,心理压力较大。

其实,雅鲁藏布江流域范围内的藏族先民有很多都从事***生产活动,而且藏民吃鱼的 历史 非常悠久,有文字记载的相关 历史 已经有1400多年,后因佛教传入,吃鱼之分才逐渐减弱。既然如此,为何不将这些鱼捕捞起来运到这些地区售卖呢?经研究表明,湖里的天然鱼类不适合食用。

羊卓雍措湖里的水酸碱度在8.0~9.0之间,属于高活性的碱性水,营养贫瘠,矿物质高。鱼类的食物大多是浮游生物和藻类植物。虽然高原裸鲤这种高原冷水鱼能够适应湖水的水质,但由于水温较低,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很难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鱼类不能从这些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所以鱼类会汲取湖中的矿物质来获取营养,鱼类的体内也可能含有大量矿物质,并不适合食用。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羊卓雍措湖里的鱼已经呈现单一化的特点,湖里8亿公斤的鱼已经呈现泛滥趋势。人类频繁的干扰让生态失衡,让鱼量不断呈现极端化,这是我们应该反思和改进的问题。

我想问一下山南羊卓雍湖景区怎么样?

羊卓雍错,也称羊卓雍湖(当地人通常简称为“羊湖”),因为藏语“错”就是“湖”的意思。从地理上划分属于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但是很多游客都选择去日喀则地区旅游时取道这里。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湖槽狭长曲折,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藏族人民尊之为“圣湖”。位于西藏浪卡子县白地乡扎玛龙村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从拉萨去日喀则有两条道路,其中南路是原来去日喀则的老路,从这里可以路过羊卓雍湖和江孜县。从拉萨出发,过曲水大桥,往左转是去贡嘎机场,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湖的道路,路的右边可以看到羊湖电站。

羊湖与雅鲁藏布江相隔一山,最近处仅宽6千米,但两者的水位高差竟达800余米,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就坐落于此。羊湖电站现已投入运营,是藏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供给中心。

这条路一直要在盘山公路上往上爬,完全是土路,虽然颠簸,倒也不是很难走。驱车30千米后,在到达羊卓雍湖之前需要翻越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一过山口就可以见到羊卓雍湖和远处峻峭的宁金抗沙峰。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总面积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样,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湖内分布有10余个小岛,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羊湖属低浓度咸水湖,每年11月中旬开始封冻,冰厚可达0.5米。

湖中盛产细鳞鱼、西藏裂尻鱼、高原裸鲤等,储量估计达2~3亿公斤,如今这里养殖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所产的鱼不仅供应拉萨市场还远往内地销售。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每逢冬季群鸟南徙至此,在湖岸及湖心岛一带,天鹅、水鸽、黄鸭、鱼鹰以及斑头雁都非常地多。

从山口下到羊卓湖畔需要大约30分钟,然后可以一直沿着湖边的公路欣赏羊卓雍湖的景色。直到再开过60千米后接近浪卡子县的时候,这面美丽的镜子才会逐渐消失在你的视线之中。走这条路线,在过了浪卡子县城之后大约40千米时可以见到近在咫尺的宁金抗沙峰。

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的是一条延绵约360多千米的山脉,藏族人民把它叫做拉轨岗日山。宁金抗沙峰就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它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因此藏族人民把它叫做“宁金抗沙”,意思即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其海拔7206米,位于东经90.1度,北纬28.9度,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

宁金抗沙峰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时常有冰雪崩塌。每年只有4月~5月或9月~10月的春秋季节,才是进行登山活动的最好时机。1986年4月28日,中国西藏登山队的桑珠、边巴、加布等12人从该峰的南坡沿西南山脊路线首次登上它的顶峰。

宁金抗沙峰南麓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一直延伸到公路边不足300米的地方,因此在这里几乎没有哪位旅游者能抵抗得住如此靠近的瑰奇的冰山景观的诱惑。很多旅行者会在这里停车与附近的牦牛合影“留念”。

羊卓雍湖西侧还矗立着不少著名的高峰,如姜桑拉姆峰和解岗速松峰等,都是旅游、攀登及探险的好去处。2001年国庆节左右,西藏登山节在姜桑拉姆峰举行,这里是不亚于玉珠峰的初级的雪山攀登训练基地。

在羊卓雍湖偏西的南岸,浪卡子县城往北约10千米处,有著名的桑丁寺。桑丁寺有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其活佛转世传承制度已延续了十二世,属噶玛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即“白教”)值得一提的是,它是西藏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庙,寺庙里除了主持以外都是男僧侣。

更多关于山南羊卓雍湖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西藏羊卓雍措湖,鱼多达8亿公斤,鱼群泛滥成灾,为何无人敢吃?

远在西北的西藏地区,有一个叫做羊卓雍措的湖,不仅仅是风景优美而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围观,还因为湖里有将近8亿多公斤的鱼而出名,但是湖里那么多的鱼却是没人敢捕捞来吃,如果这是放在我们南方的沿海地区,肯定恨不得大肆的捕捞吧,毕竟在 美食 面前,肯定是为 美食 不可辜负呀,但为何在西藏无人敢吃?而导致泛滥成灾?

我想一说到西藏,大家头脑中出现的一定是西藏迷人的风景,因为西藏的美、洁净、同时还保留着完整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很多人心生向往的地方,而西藏的羊卓雍措湖就是那么一个地方,羊卓雍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它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而在这里出名的可不止它的美妙风景,还因湖里有将近8亿多公斤的鱼而出名,据说伸出手在水里一捞,就能捞上几条鱼,但在这一个鱼群资源丰富的湖里,确实没人敢吃,那为何呢?

而这就与西藏的人文风俗有关了,因为西藏地理位置特殊,位处于高寒地带,海拔非常的高,而那里的人们对于能量的需求也非常的大,每天需要食用大量的肉类才能补齐身体的能量需求,但也有些例外,特别是在一些信仰人士的眼里,能不杀生就尽量不杀生,一定要杀生的话,也要做到杀少不杀多,所以西藏地区的人对于羊卓雍措湖里的鱼并不是很热衷,因为湖里的鱼属于小型鱼类,一次起码得杀上十几条鱼才够吃,而且鱼肉的虽然蛋白质很高但是鱼肉脂肪少,能给人体提供的能量也比较低,相对于耗牛、羊肉这些,吃鱼并不是很划算,虽然这样说,但偶尔可以吃那么一两顿鱼肉来提提鲜也是很不错的,但在西藏地区大部分人信仰佛教或者苯教,所以他们并不会去杀鱼来吃。

之所以因为信仰原因而不吃鱼,是因为在西藏一直有着“食鱼规避”的原则,而且在苯教的文化中有这么一个传说羊卓雍措,鱼是兽神的象征,信徒是不能随意触摸的,更何况是捕捞杀害了,因为一旦违反了神规就会收到神的处罚,所以信徒一般都不会杀害鱼,更加不会吃鱼。

还有一点是因为西藏人们把羊卓雍湖当作圣湖,同样是因为受传统水葬文化的影响,在西藏人死后进行水葬,将肢体解剖后投入水中,或者用白布毛毯裹住尸体再投入河中,以供奉河神,而藏民也知道投入河中的尸体一定会被鱼群分食,所以在信仰佛教的信徒眼里,吃鱼等于对逝者的不敬。

羊卓雍湖的鱼之所以过多,甚至泛滥成灾,除了以上这些原因,还有就是因为渔业的过度保护,同样还有外来物种的入侵,适应能力快,进入河中的物种繁多,加上是藏民的圣湖,就更加不会有外人随意来捕捞了,虽然说长期在湖里的鱼可能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并不适合食用,但藏民基本上不会碰湖里的鱼。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湖里的鱼泛滥成灾却无人敢吃的原因了。

标签: 西藏 鱼类 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