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计算机阶段和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使用电子管作为开关及放大器,体积大、易损坏、散热量大,但是相对的速度要快于机械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使用晶体管作为开关及放大器,体积缩小、散热问题减轻、运行速度更快
4、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使用微型芯片技术,使计算机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性能更强大
5、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体积大且性能差到体积小且性能优越的进步
同时,计算机也应用广泛,从最初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到能够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
计算机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特点是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下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存储器使用静电存储管、磁鼓等;外部设备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程序使用机器语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汇编语言,但还没有操作系统。
(2)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特点是: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输入输出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计算机高级语言。
(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主要特点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外部设备种类和品种增加:开始走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主要特点是: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和光盘;外部设备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光电字符阅读器、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各种绘图仪: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一步发展,软件行业已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
(5)第五代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一阶段特点:采用的主要逻辑元器件是真空电子管,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价格昂贵;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第二阶段特点:采用的主要逻辑元器件是晶体管,体积为第一代的几十分之一、运算速度比第一代提高了近百倍;开始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第三阶段特点:采用的主要逻辑元器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将计算机逻辑电路制作于几平方毫米的硅片上。软件方面出现了操作系统,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
第四阶段特点:采用的主要逻辑元器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
在电子管时代,计算机体积庞大且耗能量巨大,运算速度较慢。
晶体管时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尺寸更小、功耗更低,并且运算速度也有明显提升。
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到一个芯片中,使得计算机结构更加简单化,体积更小、功耗更低、速度也更快。
微处理器时代计算机已经的具备了未来电子化的特点,集成度高、芯片更小,功耗更低、运算速度更快,并且可以在各种应用程序中自由定制。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目的只是为了学习参考和传递资讯。
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23456】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