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的抖音短视频,戏剧抖音视频
文 | 李广春
戏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剧烈的社会转型,戏剧传承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缺少观众,辛辛苦苦排出一场大戏,老戏年轻人没心思看,新戏老年人没兴趣看;人才短缺,练就“四功五法”非一日之功,年轻人很难静心练功;入不敷出,一桌二凳的舞台让位于声光电的炫酷,门票收入难抵前期投入,经营难以为继;虎头蛇尾,一些戏剧演出,追求虚名,只想上级的奖杯,不顾百姓的口碑,从而无疾而终。
其实,戏剧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直在为争取观众而锐意创新。徽班进京冲破“花雅之争”束缚,博采众长,铸成国粹京剧,戏剧传承峰回路转。各地的地方戏精彩纷呈,题材小中见大,民间传奇中的敬老爱亲、除暴安良、男耕女织、爱恨情仇,经传神演绎,成为经久不衰的戏剧经典。越剧《梁祝》《白蛇传》,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昆曲《桃花扇》《牡丹亭》……至今仍在民间广泛传唱。
只有不断扩大传播,才能有效传承。戏剧活得长,要靠百姓扛。戏剧界有识之士向来不固步自封,以人民为父母,始终与时代同行,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扩大戏剧传播。刚有***,他们就拍出戏剧***;有了广播,他们就录音播放戏剧广播;有了电视,他们就拍成戏剧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盛行,他们就兼收并蓄,创作旋律优美而又戏味十足的戏歌,《前门情思大碗茶》《梨花颂》《黄梅戏》等成为戏剧传承的新经典。
网络的出现,为戏剧传承打开新通道,抖音等短视频成为戏剧传承的新方式。去年戏剧抖音播放600亿次,年轻人成为抖音戏剧欣赏的主力,仅一个地方小戏扬剧也有600万次的点击量,这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戏剧在网络时代传播的一次胜利。扬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琴,今年已经82岁,把扬剧搬到抖音上,玩得风生水起,戏迷叫好不断。
抖音上的汪琴光彩照人,一点也看不出已年逾八旬。舞台艺术呈现完全靠她个人的艺术表演,“唱念做打”一应俱全,“手眼身法步”透出大家气象。
过去未看过她的戏,但前几年国家一级编剧刘鹏春老师回扬州,我有幸作陪,席上说到他的成名之作《皮九辣子》,得知汪琴在其中饰演顾二嫂,因精湛的艺术表演,获得了业界充分肯定。翻看资料,才知汪琴真不简单,扬剧就是她的命。在职时,是扬州扬剧团的“台柱子”,为了扬剧事业挥舞大旗往前冲,为民演戏的故事至今仍在戏迷中传颂。退休后,“戏心”依旧,居然不要编制,不要人员,不要经费,成立民营的汪琴扬剧团,场地简陋,但精湛表演不简单,戏迷大饱眼福,国家有关部委还为此表彰了这位老先进。年事渐高,她又玩上新媒体,用抖音传播扬剧艺术。真是一天也闲不住。
人民需要戏剧,戏剧传承需因时而变。戏剧本来就发轫于民间,历来是百姓生活的艺术表达。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折射大时代的风云变幻,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唱腔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舞台因地制宜,追求简约。戏剧艺术薪火相传,就在其百姓情、***火气、时代范儿。
汪琴在抖音上教扬剧,这是她传承扬剧艺术的新探索。艺术舞台,既有生活真实场景,也有网络虚拟场景。网络表演欣赏蔚然成风,特别是网民的年轻化,倒逼我们思考艺术传播如何借助网络发力,文化传承如何抓住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人。用好了网络,就抓住了传承创新,拥有了年轻人,就掌握了发展主动。各行各业如此,戏剧传承也概莫能外。
汪琴等艺术家能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用抖音传播戏剧,使年轻人能方便快捷分享,功德无量。戏剧抖音突破了时空界限,万能的“朋友圈”让戏剧传播如虎添翼。也许坐在剧场欣赏戏剧的人少了,但无处不在的网络却让戏剧传播别开生面,大众观赏蔚为壮观,观演互动此起彼伏。只要坚持为民造福,借助网络传播,又何愁包括扬剧在内的戏剧不发扬光大!戏剧抖音折射了传承之变,拥抱互联网,用上新媒体,抓住年轻人,戏剧传承自然柳暗花明。 (作者为扬州大学文学院特约研究员)■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目的只是为了学习参考和传递资讯。
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23456】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