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网红饺子店,网红水饺店
一条长方桌,一份小醋碟,
一盘热气腾腾的蒸饺,
这样简单朴实的食物,
却足以温暖自贡人的冬天。
p>抖音网红饺子店,网红水饺店
一条长方桌,一份小醋碟,
一盘热气腾腾的蒸饺,
这样简单朴实的食物,
却足以温暖自贡人的冬天。
它是几代自贡人记忆中的味道,
跨越近半个世纪,
它见证了沙湾牧羊女一带的繁华热闹、勃勃生机;
唤醒了几代自贡人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即使时代更替,记忆斑驳,
前往“北方味”,
用味道去坚守乡愁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由于市政规划改建道路的原因,
位于解放路141号的“北方味”饺子馆已经被拆除。
那些贪恋“北方味”的老自贡人该何去何从?
是否仅凭片片记忆去回味唇齿间的味道?
别急!小编帮你来探店
原解放路141号的“北方味”饺子馆已经搬迁到
自流井区自由路191号附11号(此处划重点~)
这样一家温暖的小店
在近半个世纪里,填满了几代人的味蕾与记忆
温暖过无数个萍水相逢的人
历经拆除与搬迁,初心未改
“北方味”饺子清淡却有滋有味,
最有名的当属蒸饺,
蒸笼底部垫上一层松针,
使刚出锅的饺子伴随着淡淡的清香
饺子皮薄,馅料足
至今仍保留着牛肉、鸡肉、鲜肉、三鲜这四种口味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
蘸上几滴老陈醋,
轻咬一口,浓郁的汤汁吸入口中
那便是人间美味,口齿留香
自贡人与“北方味”结下的情缘,
不仅仅在舌尖的美食中,
更是在挥之不去的回忆里。
“北方味”的前世今生——
·1937年
北京人林国富与几位同乡来到自贡,在自流井三圣桥创办了新津菜社,开设以北方面食为特色的餐馆;
·1939年
新津菜社因被日机炸毁,迁往灯杆坝,更名“华北食堂”,解放后迁回三圣桥;
·1964年
华北食堂搬到解放路144号;
·2017年
因城市规划改造,“北方味”搬迁至自由路191号附11号。
从原来的两层楼的到现在的一层楼,从路边下几阶石梯的店铺到路面改造后与公路相平的店面,今年71岁的王典志,作为华北食堂北方味创始人林国富的徒弟,自1965年担任华北食堂北方味的组长(现称经理),就一直见证这北方味的成长与发展。
据王典志回忆,北方味生意最好时要数70、80年代,不到六点门口都会聚集不少市民,沿路边排成长队。经常员工六点到店铺做好准备工作后,一打开门,食客就络绎不绝的涌进来,一直到现在,北方味的蒸饺都采用人工擀皮,手工包制。“很多人说味道没变,最主要的就是材料没变,从最初蒸饺下铺垫的松枝,到现在一直采用,每年都还会专门采集制作”王典志说:“那时候生意好,一天单算饺子就能卖出三四百斤。”而一斤水饺大概80个,制作水饺的机器从早上开门起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关店时才能停下来。当时员工们每天2班倒,工作12小时,为了提高效率,还在店里举办过“技术练兵”,“那时最快的擀面手一分钟能擀18张皮,包饺子的一分钟能包14个。”
像北方味餐厅这样的“老字号”,自贡曾经有过不少,它们就像是历史的一个标记,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下来,任凭岁月雨雪风霜吹打,始终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稳稳当当地留在那里,化入这座城市人的血脉中,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饺子不是想吃就吃的,一般逢年过节或者手里有零花钱才会来这里搓一顿……”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变好了,却找不回以前的兴奋与高兴了,只能来‘北方味’找找回忆了”
昔日吃“北方味”的小孩子,长大了;
那时的年轻人已在岁月中渐渐老去……
大家吃着饺子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感慨着时光的流逝。
“北方味”不仅仅是一个店名,
它更是一段回忆和一种情怀,
人们聚在这里,寻找着遗失的美好。
秋已去,冬已至,
不妨叫上亲朋好友去重拾昔日的记忆吧!
编辑:马莉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目的只是为了学习参考和传递资讯。
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23456】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