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妈拍抖音短视频,小孩拍抖音短视频竟拍下母亲视频
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孩子一有空就看短视频,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确实挺浪费时间的,但一看就停不下来”
……
当下,特别是最近的疫情居家学习期间,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家庭。火爆的短视频让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
p>儿子妈妈拍抖音短视频,小孩拍抖音短视频竟拍下母亲视频
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孩子一有空就看短视频,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确实挺浪费时间的,但一看就停不下来”
……
当下,特别是最近的疫情居家学习期间,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家庭。火爆的短视频让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
数据更为直观,至去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其中不乏青少年群体。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显示,上网占据了中学生大量精力和时间。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大家去关注的。
孩子为何喜欢看?
放松解压逃避现实
“我本来只打算看半小时就学习,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年上初二的小冉感到很苦恼。
“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看短视频的时候我总是控制不住,我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可谁能想到,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北京市大兴区的刘女士刚开始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看短视频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会变成一个让自己头疼的大问题。“我看网上那些跳舞唱歌的短视频挺好玩,就想让孩子也跟着学学。结果现在一发不可收拾,一有时间她就抱着手机看,叫她出门、吃饭都听不见。”
短视频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大多因其内容新奇、节奏轻快、轻松幽默,抓住了用户的兴奋点。短视频的吸引力,成年人都难以抵挡,更不用说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了。
“在有时间控制、内容筛选的情况下,让青少年适度观看短视频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学习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其实是短视频的沉迷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认为,沉迷既表现在长时间观看,也表现在青少年对视频内容的模仿行为等方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沉迷短视频和沉迷游戏、沉迷网络的心理机制相似,大多出于逃避现实的动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了一份《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几类孩子沉迷短视频比例更高。其中一类是有心里话藏在心里谁也不说、没有交流对象的中小学生,其接触短视频的比例最高,达到70.0%;此外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学习负担很重和比较重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67.8%和70.1%;而学习负担很轻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44.6%,相差了20多个百分点。第三类是感觉自己在同学中不受欢迎、在学校被人看不起、与第一次见面的人交谈困难的学生,接触短视频比例最高,同时使用短视频最频繁,每天使用短视频的时间也更长。此外,经常感到大人不尊重自己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75.3%,经常感到不自由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73.5%。
家长应该怎么管?
有效陪伴正确引导
短视频便捷的操作、新奇的内容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而孩子们沉迷刷短视频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采访中,受访家长和教师对短视频表现得“又爱又恨”。它的好处很明显,表现为内容丰富,表达方式新颖,容易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而坏处同样也很明显,即信息良莠不齐,商业化严重,大数据下的信息茧房捆绑了青少年的兴趣喜好,孩子沉溺于某些不良短视频,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对此,不少教育专家表示,孩子们接触社会流行的事物,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社会的多元认知,想要帮助孩子脱离有害短视频的泥淖,关键在于提高其媒介素养,学会甄别。
事实上,短视频正在逐步成为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一种方式。
有调查显示,关注生活常识、兴趣爱好、人文风俗等轻知识类内容的短视频用户比重超过五成,80%以上的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学习过生活小技巧。对此,北京市特级校长、京源学校校长白宏宽表示,从过去的板书到如今音视频的多媒体,教育的形态与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其一味禁止孩子看短视频,不如想想如何发挥短视频在教育中有利的作用。只有真正让青少年学会分辨、学会自律,他们才能真正得到成长。
在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参与权”也被业界不断提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已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休闲、社交的重要平台,“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实际上是自我探索行为,也是未成年人网络参与权的重要体现,应该受到尊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雷雳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尊重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必要性。然而,网络的“自由”也给未成年人自律、文明用网提出了挑战,使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成为关键。
“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如果一个家长对手机爱不释手,如何让孩子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所以这方面对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白宏宽认为,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不应是设置各种限制,而应采取“柔性管理”,例如跟孩子讨论产出共同认可的管理方式,或者有意识地增加亲子活动时间,营造更好的亲子交流和家庭氛围。
学校及社会怎样应对?
合理利用扬长避短
除了家庭的主体地位,与会专家还一致认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网络平台、社会、国家等协同共治、共同努力。
2019年3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模式,从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近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再次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要求各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模式和内容呈现方式,持续增加适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供给,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孩子满意、社会叫好”。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芸阳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应避免采取单一的方式、简单的思路孤立解决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上的风险,另一方面增加有效内容的供给,让未成年人看到更多、更加有意义的东西,尊重和服务未成年人发展。”
朱芸阳还提到自家孩子很喜欢抖音上的科普小视频,“有趣、简单易懂,孩子喜欢看、又能学到知识,我也很开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也指出,网络逐渐承载起多元的目标需求,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网络为青少年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更加丰富的内容。
“在多元界定下,看待未成年人问题不能仅仅作为保护性的界定,还要有对未成年人发展的赋权、赋能。
比如抖音的DOU知计划、DOU艺计划,就关注到了对未成年人知识、技能、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培育和价值引领”。
在国家出手治理规范短视频平台的同时,一些学校也在积极行动。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在居家学习期间,就鼓励学生把居家生活、遇到的困惑、成功的体验等题材编写成心理小故事,借助自己的小玩具进行演绎,编辑成微视频,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校长马跃阳表示,“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
记者了解到,在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很多北京市中小学教师除了在网课过程中适度穿插相关短视频素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会在线上主题班会上推荐一些既有趣又有意义的短视频内容给同学们,比如国家博物馆、国家科研机构的抖音账号。
此外,北京各个学校开展起形式多样的“预防学生沉迷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就有不少内容与短视频防沉迷息息相关。学校利用班班通、校园微信号等形式,结合具体的案例剖析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网。
专家支招
让短视频能更好地服务孩子的成长
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短视频是当前互联网产品的一种,它们的存在与发展自然有其理由。家长们要做的就是用好短视频这种产品形式,让短视频能更好地服务孩子们成长。
第一,把短视频内容作为亲子沟通的话题。孩子爱看短视频,说起短视频眉飞色舞。家长可以用好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用短视频的内容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当孩子看到一个幽默视频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复述给家长听。家长看到好玩的视频,也可以和孩子说说,不要把短视频看成家教禁区,而要作为沟通的桥梁。
第二,用好短视频的学习功能。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生活。德智体美劳在短视频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内容。例如,疫情期间孩子居家多,缺乏运动,家长可让孩子在短视频中找一些好的室内运动,让孩子带着全家一起动起来。总之,家长要用好短视频的正向功能,让短视频为家庭教育所用,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所用。
第三,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确实有家长很担心孩子会不会刷短视频没有节制。我觉得家长可以用好青少年模式。目前很多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在不断完善,比如抖音在青少年模式中就增加了发现频道和语音搜索,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找到喜欢的内容。
第四,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多次对各种互联网产品的使用进行研究发现,孩子是否能理性地使用互联网产品,与家庭教育环境有密切关系。例如,孩子刷短视频的时间、次数、所看的内容等都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亲子沟通良好的家庭,以及对孩子的期待目标合理的家庭,孩子在使用短视频时就能更合理、更健康。
第五,告诉孩子能做什么更重要。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使用短视频上总是以阻止、警告为主,而较少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视频学习也是当代少年儿童学习的一种方式,家长不妨用好孩子的这种需求,让他们发挥主动性,把一些学习的内容视频化,让孩子从刷短视频到做短视频,把孩子对短视频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文字:冉阳 王小艾
编辑: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目的只是为了学习参考和传递资讯。
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23456】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