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资讯

怎样才能开抖音小店 强化核心 群雁齐飞:临汾市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104

怎样开抖音小议店,如何在抖音开抖音小店

中共临汾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编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写好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临汾市该如何做好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呢?近期经过实地调研,以下乡村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党建引领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 夯实根基 同频共振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紧紧依靠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领群众同频共振,推进乡村振兴。临汾市乡宁县龙鼻村、蒲县文城村有着这样的探索:

1、乡宁龙鼻村:让“接力赛跑”棒棒得力

乡宁县昌宁镇龙鼻村下辖龙鼻、柳阁原、内阳、淹子、乔院5个自然村,共有647户1864人、5500余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吕梁山纯农业村。这个村曾经是乡宁有名的“上访村”“矛盾村”,连续多年被列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当地村民为此编了个顺口溜:“一穷二白三懒惰,破罐破摔破砖房,不忙发展忙告状,人心涣散力不强。”看着村里产业不济、群众懒散、集体无力的现状,2014年,长期在外经商的白金峰,毅然决定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村报答乡梓。他先是获得广大村民的充分信任和支持,成功竞选村委会主任不久后,又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通过聚人心、兴产业、治环境等系列措施,龙鼻村实现了该村的顺利脱贫。脱贫攻坚胜利后,村“两委”一班人充分意识到,乡村振兴就是一场“接力赛”,要棒棒精准,跑出更快的速度,让村里焕发更出彩的活力。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只有时常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捧在手里,大家才会认可你、支持你,才能真正凝聚起发展的力量。”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白金峰强党建、抓班子、带队伍、聚人心,持续提高全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同时,组织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到群众家里走访谈心,给大家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渐渐地,龙鼻村由乱转治、由疲转兴,干群关系近了,各种矛盾少了,涣散的人心重新聚拢起来,小山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个模式一方热土。龙鼻村脱贫之后,仍然是产业单一,群众挣钱门路少。村“两委”外出考察后,结合当地实际,成立了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乡宁县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采取“支部+公司+农户”运行模式,先后复垦、平整集体闲置土地600余亩,建成了玉露香梨连片示范区、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中药材基地、有机蔬菜杂粮示范基地等。鼓励村民用土地和资金入股,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民,逐渐形成了全村村民共同受益的产业新业态。集体产业多了,全村男女老少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干劲冲天。目前,龙鼻村已建成1300余亩葡萄园、735亩玉露香梨连片示范区、300亩有机蔬菜杂粮示范基地、150亩中药材基地、10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40亩观光采摘园、10亩人工智能蔬果温室大棚等,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一套制度一阵花香。曾经的龙鼻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差,村里遍布旱厕、猪圈,气味难闻,一派狼藉。为了弥补欠账、改善人居环境。近几年,村“两委”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投资修建6公里村组道路、2个农村休闲文化广场、1200米文化墙,硬化绿化3000余平方米街巷,安装85盏太阳能路灯;建立了保洁队伍,配备了村内垃圾桶并购置了垃圾清运车等。如今,徜徉在龙鼻村规划整齐、宽敞明亮的骑行步道上,两侧的院落外墙颜色统一,文化雕塑错落有致,微风吹过,一阵阵花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2、蒲县文城村:让选派干部接盘“烫手洋芋”

蒲县古县乡文城村有249户,731口人。该村矛盾突出,两委班子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突出,2020年县委组织部整建制选派干部到该村任职,将一个昔日的“烫手洋芋”变成了现今的先省级卫生村。

整顿班子,夯实基层组织保证。乔保平2020年4月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文城村任第一书记。他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村两委班子,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改变班子成员存在的不正之风。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献计献策、踊跃发言,干部队伍的心走到一块了,凝聚力增强了,彻底改善了原来软弱涣散的局面。同时,通过走访调研,多次深入群众家中座谈,化解了多年遗留的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攻坚克难,倾力打造美丽乡村。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乔保平一班人开展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面对村级活动场所窄小和文体活动无场地的现状,村“两委”达成共识,要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村级活动场所,供村民闲暇时健身娱乐。但资金方面实在是困难太大,后经多方筹集资金,再结合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政策,开始了文城村第一个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短短几个月时间,投资68万新建成了311平米“党群服务中心”和1310平米的文化休闲广场。群众满脸笑容的对他竖起了大拇哥——这才是我们的“带头人、好干部”。同时,成立了垃圾清运环卫队,每日定时垃圾清运,做到日扫日清。全村共改造卫生厕所210户,清理柴草堆、粪堆60余处,实施村庄绿化2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20盏,环境好了,人气旺了。2020年8月,该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面对农民如何增收致富这个重大课题,文城村“两委”从全村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热爱苹果事业、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才,通过邀请省农科院果树专家进行理论培训、外出实践学习等措施,组建了一支苹果种植精细化管理团队,为果农提供栽植、修剪、喷药、施肥、生产、日常维护、防寒防雹等方面技术服务,采取完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产量。同时,经过多次努力,申请投资105万元,建设可储存60万斤的农产品冷链保鲜仓储库一座,解决了群众苹果销售周期间无处保质存放的问题。2021年,该村又投资102万元,修建一座占地约14.9亩,规模达500头的育肥养猪场。经过学习走访,决定把村民耕地流转给集体,采取全托管与半托管模式集中统一经营,使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0万元,农户除收益流转土地费外,务工收入户均年增2万余元。

二、党建引领 强化社会和村民自治组织 凝聚力量 有序善治

社会组织作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非官方组织,在改善乡村单一治理主体状况、促进多元共治、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村民自治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乡村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翼城县里砦村、安泽县洪驿村有着这样的探究求:

1、翼城里砦村:让“小巷总理”走深走细

翼城县里砦镇里砦村,因春秋时期晋国名将里克食邑于此而得名,在里克身上最能让人记住的是他的统御之才,如今的里砦也是重用“帅才”,推选“小巷总理”,将家乡建设的美丽如画,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时代气息。该村先后获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省级园林绿色村庄”“省级生态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这一切都源于里砦村大力推行“团队服务+小巷总理”的模式,探索出适合本村实际的乡村善治路径。

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里砦村“两委”把全体村民发动起来,号召村里的乡贤、志愿者、有威望的人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按照“五好”标准,严格“四议两公开”程序,精选出36个“小巷总理”。“小巷总理”类似是一个收集着百姓社情民意的气象站,一个反映群众情绪的“晴雨表”。主要围绕民生民意、纠纷调解、扶贫济困等8项职责开展工作,对本巷事务实行“一揽子提”,为村民提供多达70余项服务内容,实现了民情收集短距离、为民服务全覆盖、矛盾调处短平快的目标。村“两委”对小巷总理实行闭环管理,按照弹性工作、入户走访、民意收集、日常巡查、定期例会等七项制度,强化对开展群众工作的管理,保证每一件事都有落实、有结果。2020年,该村小巷总理调解纠纷70余起、入户宣传3870人次,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真正由“为民做主”转向了“由民做主”。

搭好为民服务“连心桥”。里砦村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全村党员实行精细化分类管理,结合党员队伍现状,把党员划分为有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老弱党员等四大类。对有职党员实行“责任式”管理,强化其履职能力;对无职党员实行“定岗式”管理,突出发挥其“微能量”;对流动党员实行“服务式”管理,注重发挥其宣传动员优势;对老弱党员实行“关爱式”管理,鼓励其发挥余热。在此基础上,里砦村根据党员的优势和特长,进一步在全村推行团队化服务,将党员分为讲习组、产业组、治理组、乡风组、文艺组、关爱组、流动组和市场组8个小组,讲政策、扶产业、解纠纷、抓乡风、治村貌,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拉近了党群距离,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修好为民服务“通心路”。今年以来,里砦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小巷总理+”模式,引深“小巷总理”内涵,拓展“小巷总理”服务内容,重点推行“小巷总理+党群议事会”模式”,每月定期由“小巷总理”收集村级大事。影响村民切身利益、生产生活的难事,群众急需解决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等事项,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按照“党支部引领、群众参与”和“民主说事、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协商解决。逐渐探索出一条“我定规、我来议,我作主、我来办”的“协商民主、议治共融”新路径,有效凝聚了党心民心,村民们高兴地说小巷总理修好了通往乡村振兴的路。

2、安泽洪驿村:让“说事议事”释疑解惑

安泽县和川镇洪驿村由原东洪驿村、西洪驿村合并组成,全村共555户1497人,党员79名。针对洪驿村管理混乱、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2020年4月,县委从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抽调三人整建制下派到洪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村委委员。立足全面强化乡村治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施“说事议事”工作法,逐步实现了洪驿村由乱转治、由治转兴的良好态势。

一支队伍抓事。成立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一村一警”、法律顾问、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守护志愿者、网格长、巡河员、防火员、路管员、民兵和13名原村“两委”主干,组成村级服务队,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保有人抓事,有人管事。

一个地方说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成立了“说事议事”厅,由党支部领导、村委主持、群众参与,每月定期开放2次,遇到特殊事项随时开放。主要包括:收集内容、信息公布、解决问题、反馈公布、村民评价等六个步骤。自2020年7月以来,共召开说事议事会22次,商议各类议题28个,解决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38个,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

一套机制办事。将公检法司、民政、信访、医保等便民服务信息“统一上墙、一码呈现”,方便群众办事。实行村干部代理服务,赴镇到县为村民代办各类事项。截至目前,已为160余名村民提供了代办服务,其中律师咨询事项13件,信访代访事项6件。推行邻里守望,开展志愿服务,实行联防联控,构建最小自治单元。用好洪驿讲堂、掌上洪驿公众号、抖音、村内大喇叭等四个平台,进行村务公开、宣传政策法律,树立新风、弘扬正气。

一个办法管事。立足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制定《洪驿村乡村治理星级积分管理办法(村规民约)》,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进行星级评定,配套相应积分管理细则,积分可在指定地点兑换物品。该办法运行以来,全村共评出三星户277户,二星户2户,发放积分19430分,在全村形成了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本台账清事。根据日常工作,建立了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治安问题、村规民约、干部代理等各类台账,全过程对各类事项进行跟踪督办,确保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此基础上,安泽县委立足强化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对洪驿村进行麻雀解剖、树立典型,在全县31个村试点开展了“说事议事”,取得了良好成效。并从2021年1月开始,在全县推行“说事议事”,每月定期召开两次“说事议事”,及时总结提炼了党支部引领是原则、议题确定是关键、走访调研是前提、群众参与是必须、会前小议是基础、部门联动是兜底、建章立制是目的、四大班子督战是常态的“说事议事”八项机制,为全县“说事议事”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机制保障。

截至目前,全县67个行政村、4个社区的说事议事厅全部开放,累计开展“说事议事”14次,共商议各类议题1425个,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68%,切实让“说事议事”成为解决社会难题的金钥匙、群众自我教育的好阵地、执政为民的好平台、问计于民的好渠道、巩固脱贫成果的好抓手,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党建引领 强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龙头带动 强村富民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效益化的有效组织形式。为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古县北平镇贾寨村、吉县大庄村有着这样的探试:

1、古县贾寨村:让集体经济“延伸根须”

古县北平镇贾寨村,现有430户1326 人、党员58人,1100亩耕地。贾寨村连续多次获得县委授予的“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被临汾市委授予“五好党支部”光荣称号,2016年度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村凯翔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达3000余万元。每年合作社给村民的分红率都在股份的50%以上,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由2006年的4500元增加至2020年的13000元。在实现脱贫后,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贾寨村两委班子着眼长远,超前谋划,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三色”努力壮大集体经济的根须:

立足实际,“黑色”资源率领经济扬帆。贾寨村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农村,曾经的村集体经济全靠当地煤矿上缴的十几万元占地费。2005年,结合村内工矿企业较多的实际,村支书任晋宝带领大家采取全村村民共同入股的形式,投资420余万元,组建了拥有26辆大型运输车的凯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加油站,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确保合作社高效运转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模式。合作社的成立,有效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村的集体收入就从以前的18万元增加到了70余万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400多万元。

发挥优势,“绿色”产业引领转型发展。一段时期,煤焦市场疲软,贾寨村合作社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如何走出资源型村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摆在贾寨村面前的新课题。2012年,贾寨村昌晋核桃种植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荒坡、荒地1200余亩,建设了千亩核桃园,年收益持续保持在25万元以上。乡村振兴以来,这里还成为全村党员干部的活动基地,全村党员纷纷在农闲、节假时期自发投到核桃园的管理和劳动中来。

“红色”旅游带领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贾寨村是太岳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就驻扎于此,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贾寨村指挥根据地建设。2019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贾寨村正式组织实施红色旅游修复项目。2021年,贾寨村申报中组部红色旅游乡村项目成功,决定打造一所高标准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在村支部的带领下,贾寨村的“红色”发展已经初具雏形,这既可以很好地保护红色资源,又搭建了红色教育平台,吸引外地游客来这里旅游,为村集体增收开拓了新的路径。

2、吉县大庄村:让双千亩果园盖上“防雹网”

吉县柏山寺乡大庄村辖4个自然村,365户,1124人,共有果园面积4800亩,苹果产业年收入2600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精准定位、精准引领、精准发力”的工作思路,运用“党建+X”模式,引领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党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党员干部千方百计争项目,千言万语搞协调,千辛万苦抓落实,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平田整地2000亩,修建主干公路6公里,硬化田间路25公里,移民搬迁290户,新栽苹果2000亩,完成果园节水灌溉1800亩,果杀虫灯安装160盏,通道绿化6公里。特别是防护网搭建6000米等项目,实现安全饮水、农网改造、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面改善,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集体经济。始终坚持壮大集体经济,造福人民群众,建设100千瓦光伏电站1座,收入10万元以上;盘活集体资产、经营土地、林地年收益6万余元;建设面向全国、引领方向、务实高效的果业培训基地,预计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

党建+专业合作社。发挥党员“双带”作用,瞄准高、新、优项目,走出引进来,主动对接,引进吉县林果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了240亩科研实践基地,聘请知名果树专家骨干团队,全方位开展新品种、管理模式、水肥一体化、病虫灾防治等关键课题试验示范,吸引64户群众入社,每年组织培训5次,受训1000余人次,带动全村苹果产业提质升级。近三年,全村几乎没有遭受冻灾、雹灾、旱灾影响;支持了柏山寺柿饼、槐花、花椒、蜂蜜等特色产品开发,实现产值上百万元,初步打造了特色产品基地;引进落地4座果库,带动全村农民年务工收入超200万元,实现了村支部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优势的结合,形成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党建+乡村旅游。村两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先试先行的发展理念。依托大庄村西岭旅游观光园区,成功举办全县首届果花节、槐花节、苹果采摘节、平阳工匠等系列活动。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庭院、特色项目20余家,收入50余万元,苹果价格明显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思考与启迪: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乡村振兴更需党建先行。以上乡村走出的独具特色的路子,给我们诸多有益启示:

一、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要有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以上乡村在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下,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凝聚一条心,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事业。

二、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要有一支号召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就是形象,就是旗帜。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精神。以上乡村能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事不避难、主动作为。这些乡村中的党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保护生态等一件件实事中,做得多、说得少、干得实,以身体力行竖起了形象,竖起了党员干部的引领力、实干力、影响力。一个乡村的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为民情怀和身体力行的精神。

三、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要依靠科技,因地制宜,选对发展的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科技选对发展路径是关键,各级党组织能否结合当前的省校合作机遇组团队、建基地,用好研发成果、发挥高科技的力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生态保障体系,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是引领农村发展的动力之源,目前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农村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尤为重要。对先进的基层党组织政府要予以政策倾斜,使其先行先试出典型、出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对落后的基层党组织要与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形成组织一对一、党员一对一、群众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建立利益联结同盟,形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执笔人:张建山、乔国强、李慧聪、马骏)

[编辑:乔坤]

标签: 临汾市 小议 振兴